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內心波動,但對於情緒的認識,卻常常充滿誤解和偏見。這些謬誤可能導致我們忽視情緒的重要性,甚至錯誤地處理自己的感受。本篇文章將解開情緒的三大常見謬誤,幫助你更正確認識情感的本質,並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。

謬誤一:情緒分為「好」與「壞」
事實:情緒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功能的不同。
很多人將快樂、滿足等情緒視為「好情緒」,將悲傷、憤怒等視為「壞情緒」。但實際上,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功能。
• 快樂促使我們追求目標,激發創造力和人際連結。
• 悲傷幫助我們面對失落,進行內心的自我修復。
• 憤怒提醒我們個人邊界被侵犯,激發改變的行動力。
• 恐懼讓我們警覺危險,保護自身安全。
因此,與其評價情緒為好或壞,不如去理解它們的功能,學會從中汲取力量。
謬誤二:壓抑情緒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
事實:壓抑情緒只會讓問題惡化。
許多人認為,壓抑負面情緒是成熟的表現,避免它們「打擾」生活。但長期壓抑情緒,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,如焦慮、壓力過大,甚至影響身體健康。
正確方式:接納並表達情緒。當情緒出現時,試著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,或者通過寫日記、運動等方式釋放情緒,這能讓內心壓力得到緩解。
謬誤三:控制情緒意味著消除情緒
事實:真正的情緒控制不是消除情緒,而是與之共存並有效管理。
很多人以為,要掌控情緒,就要完全消除它們,變得「冷靜且理性」。然而,情緒是我們生存的自然反應,無法徹底消除,也不應被消除。試圖壓抑或忽視情緒,反而會讓它們以更強烈的方式表現出來。
真正的情緒控制是能夠在情緒浮現時,意識到它的存在,並選擇如何回應。這包括:
• 識別情緒:清楚感知自己的情緒並了解其來源。
• 表達情緒: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感受,避免傷害自己或他人。
• 調節情緒:透過深呼吸、正念冥想等方式,平衡過於強烈的情緒反應。
情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理解情緒的本質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。拋開對情緒的偏見,不再將它們簡單地分為好與壞;學會接納而非壓抑情緒;掌握有效管理情緒的技巧,而不是試圖消除它們。當我們以正確的方式看待情緒,將能更自在地駕馭情感世界,創造一個更幸福、更平衡的生活。
關注我們|Facebook